top of page

中國傳統文化專訪 2



中國茶愛好者——馬玉樑家長

記者: 中五 黃槐社: 馬曉琪

受訪者: 家長: 馬玉樑


現代人提起茶,我們會想起它是茶樓的日常飲品,但有多少人了解茶呢?受訪者馬先生認為茶的種類、益處和意義被很多人忽略,茶,遠遠不止飲品那麼單調,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


與茶的故事

馬先生是一個業餘的普洱茶愛好者。談到自己對茶的喜愛,他認為是個性使然,自己是個非常好奇新事物的人,身邊朋友常飲茶,於是自己也跟著飲茶。「飲開才知道原來每一杯小小的茶蘊含著不同的背景。」

常見茶的分類是按其發酵的程度,可分為綠茶、白茶、黃茶、紅茶及黑茶。而馬先生所鐘愛的普洱茶是黑茶的一種,因產自雲南普洱市而得名「普洱茶」。普洱茶之中又細分出生茶和熟茶,又稱「生普」和「熟普」。前者是新鮮茶葉經由殺青揉捻和陽光乾燥,後者則是在生茶的基礎上進行人工渥堆發酵後製成。市面上常見的普洱茶多為餅狀,其主要原因是茶山交通不便,由採茶到成茶製作耗時長,茶山濕潤炎熱,壓緊成茶餅保證了普洱茶的的質量,亦保障了長期的運輸。馬先生的「寶庫」就收藏了各式各樣的茶餅,有好友上門拜訪,他就拿出珍藏的茶葉與好友共品。


茶與養生之道

馬先生成為普洱茶愛好者,同養生之道有著直接關係。據他介紹,不論哪個種類,普洱茶含極高的茶多酚,有抗氧化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用。雖然生茶保留了較多茶多酚,但因為沒經過發酵,天然物質對腸胃刺激較大,部分人群喝了茶會感到不適。因此他十分推薦大家飲熟普洱茶,因其製作方法,老少皆宜。經過特殊處理的熟普洱茶,內部物質隨著時間而轉化,苦澀味降低,更加醇厚。在口感上,熟普更潤滑濃厚。「現在的年輕人不怎麼喜歡飲茶,其實很可惜,因為他們都不太知道茶對健康的好處。」馬先生一邊說一邊微微歎氣。


茶文化

「茶葉本身就是歷史的見證者。」馬先生說。古時候,茶葉被人發現有藥用價值,可以治病,在茶融入人類社會的過程中,又慢慢衍變成為日常的飲料。伴隨時間推移,飲茶又漸漸發展,有了「品茶」和「鬥茶」等等的習俗。「我平時對茶杯茶具也有一些了解。」馬先生指出茶文化不僅是茶葉本身,由泡茶的儀式到茶杯同茶具的形狀、材質,都是一門值得深層研究的文化。提起從朋友處聽來的品茶比賽,馬先生就打開了話匣子,「真正的箇中高手一嘗就知茶的品種,出自哪個山頭,我就差得遠啦。」他說道。不過,他又分享了自己的「未來計劃」:「我有考慮將來打造一個茶室,供自己及朋友一個悠閒之所,品茶、聊天,何不樂哉?」


「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慢慢品」,希望大家在閒暇時品一杯清茶,在營營茶香中感受茶的悠久文化。


參考資料

*Terminologies refers to 蔡榮章 / Steven R. Jones. (2012, March 12). 中英文茶學術語 Chinese-English tea studies terminology 2010 (repost). Tea Arts 茶藝. https://teaarts.blogspot.com/2012/03/chinese-english-tea-studies-terminology.html




對中國文化在校園推廣的看法: 辜婉玲家長

記者: 中五 黃槐社: 施振中

受訪者: 家長: 辜婉玲


我們的學校主要是利用英文教學,然而我們不能否認中文在校園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辜婉玲女士來探討一下作為家長對校園推廣中國文化的看法。

在訪問中,當她提及在學校時看見牆上很多中國哲學諺語宣傳海報時,感到非常認同和讚賞這個做法。她表示在現今的社會中,很多學生都不知道這些中華名句,學校透過各樣的推廣活動可以令學生在享受英文教育的同時,亦可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

辜女士認為,中華文化經歷五千多年的發展,其中的精華和具學習意義的事物數不勝數。她很感恩地說: 「在香港,我們處於一個有利的位置,可以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文化浸染的同時,亦可以感受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使啓思中學的學生更具世界觀及多元化發展。」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探究不同學習領域的中國文化吧!

bottom of page